不死的功課 |
◎心岱 圖◎顏寧儀
退休不上班的日子,已經一年半,算算有五百多天的日子,雖然我的新居故意不設置「工作空間」,但我卻還是利用「起居室」,每天開啟電腦,書寫著我計畫中的書稿,好像依然熱情洋溢「在工作中」似的。
這是一種怎樣的心態呢?無所事事的退休生活,反而激起我更加勤奮的工作情緒?為何如此,我不是想追求「每天都在度假」的日子嗎,可相較起來,我發現人在「無壓」的狀態中,會更有效率地表現真正的「本我」之色。
原來如此,現在我總算深昧「壓力」造成的阻礙與困境了。
追述我的生活細節;早晨睡到自然醒,經常早午餐合併吃,下午閱讀書報,傍晚外出散步運動,下廚做飯陪貓吃,晚上電視時間,午夜跟貓玩躲貓貓,凌晨上床進入夢鄉。
相信這樣的內容與節奏,是誰都會露出羨慕的神色吧。
可是,真正輪到你來過這種日子,或許也同樣會有很多人說;「偶爾為之,還可以,長久如此,未免太無聊了,受不了。」
人是群聚的動物,像我這樣選擇獨居在曠野之處,完全杜絕「社交生活」、深居簡出、沒有朋友互動,平日只跟書、貓打交道。
「這樣的生活不寂寞嗎?」
電話鈴聲幾乎不會響,手機也只是廣告簡訊,我的靜默時光,與居處前面的河水交疊著、相伴著,悠然漂流過每一日。
當生活突然去除雜音
我常回憶起青春時期,離開原來的山居,搬遷到市區的那次經驗;那是我到台北之後,第五度的搬家,遷移對我來說,好像習以為常,倒是人與家具都抵達了現場,唯獨電話必須要等待一週之後,才能來架線裝設,這一段「沒有外來聲音」的空窗期,曾經令我感到被一種「恐懼」所籠罩。
當年,還沒有電腦、手機這種高科技,能與外面世界聯繫的唯一管道就是「電話」,少了它,生活陷入「無能」的狀態,朋友、親戚都斷了線,你彷彿處於孤奧無援的境地。
天上堆積著「烏雲」,臉上罩著「黑頭套」,我感覺被世界遺棄了的孤單,電話像是一條生命線,少了它,心裡的不安全感造成了恐慌。
七天後,電話終於接通了,我第一通打出去的竟然是:詢問時間的111。當線路那頭傳來「報時語音」時,我去除了多日的不安,感覺被一個機器聲音撫慰的我,這才發現,我其實並沒有需要急於連絡的人或事情。生活機能方便的城居,只要一走出去,要什麼有什麼,我到底在擔憂什麼?
我想,那種「無助」的恐懼是來自平常的慣性所然,當生活中完全去掉「雜音」後的寧靜與沉默,人是處於「一無所有」的境界,「無聲」讓我們渴望「兩袖清風」,把一切還諸天地。
天籟無聲的境界
絕對「靜默」的體驗,是在潛水活動中的另一次震撼教育;那也還是青春年華的我,報名參加同事所組織的「潛水訓練隊」,每個週末清晨到東北角的海灣進行潛水活動。
所有裝備齊全的我,興奮地下海,經由呼吸管與蛙腳的輔助,比游泳還容易,我很快就學會浮潛,蛙鏡下五彩繽紛的游魚與水草,交織出一片綺麗幻境,吸引你不由自主地尋向更寬廣、沒有礁石阻擋的地方。
然後,我漸漸地遠離了岸邊,大海的深度是人類想像的「烏托邦」吧,我體會著身體被海水滿滿包覆,但又有脫去牽絆完全自由的幸福感,此時,忽然我聽見滴答、滴答……像是時鐘敲出的秒計,可是,這些聲音的來處,其實是我自己的心跳,因為周遭的寂靜,而導致即使是沙漏、風吹、花開、草長的聲音,也一概聽得見,原來,天籟無聲的境界便是如此。
我嚇壞了,敢與無聲世界的「空」面對、相處,那是需要自己夠靜定、夠沉著、夠清明吧。當時,我知道我是不行的。
當我起了這樣的念頭後,周遭的環境立刻像被抽掉了空氣般地凜然,把我架空在無倚無靠的絕境,一時之間,恐懼的陰影臨頭,緊張使身體僵硬、頭腦混濁、眼界模糊。我伸手揮舞,向同伴示意我的不適與求助,在教練的扶持,終於得以安全返回岸邊。
在城市學習寧靜繭居
有人把無聲世界也比喻為「死寂」,可見天人五衰,或一切毀滅之時,不是五感俱失,也是注定被「空」侵蝕了、凌駕了。這些經驗都讓我早早就懂得「寧靜生活」的高妙價值。
能長時間獨處於完全靜默中,繼而感受寧靜的美感,是過了中年之後,我給自己的練習。這時候,心思與情感已趨於單純、清明,我開始在城市過「繭居」式的日子,除了職務上的工作與往來之外,不應酬、不外出、不交誼、不購物、不連絡、不用情……我要追尋另一種超越過去習慣的生活形態。
這樣的生活大約有五年,從抗拒到和諧到安定,我終於感到有「準備好了」的勇氣,這時,我知道我要選擇怎樣的「退場」,要如何看待晚年的自己。
我的退休申辦看似「突然」,其實,一切有如水到渠成,我放棄了一些,以減法的方式輕鬆面對,卻也因此得到了我夢想的實現。
儘管,只過了一年半,我又迫不及待地收起「度假」之心,打開電腦重回我的書寫人生,這是我不死的功課吧,此刻,我愉悅地接受這樣的命運。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