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Medea



首發日期: 2007-03-22


這是古希臘另一樁驚心動魄的大悲劇,只是它已脫離主角是男人、是王者的典型角色,而且文字也容易多了,因為用典大幅減少。

剛烈如此,以致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Medea是很多女性世界的情慾原型,她的可愛在於絕對的熱情,而她的可怕也正在於絕對熱情下的物極必反現象 -- 由愛生恨!

女人為愛所苦、所羈,似乎就是原罪了!
孰能救贖原罪的苦難?唯宗教、哲學能之!
又,何必救贖之?就讓女人的美麗在 Medea的性格原型中流轉盤桓 -- 這是另一種救贖。



簡介 --

In ancient myth, Medea was an immortal granddaughter of the Sun whose family served as guardians of the Golden Fleece. Upon developing an infatuation with the heroic explorer Jason, the mystical sorceress sacrifices her own heritage to help him steal the prized artifact. But when Jason forsakes his wife to further his quest for power and position, this legendary couple clash like mighty titans. Masterfully blending mortal corruption and betrayal with divine, supernatural vengeance, Euripides' gripping thrill ride transcends the ages to reveal the tragic darkness of human nature.

Medea 劇本 --
http://classics.mit.edu/Euripides/medea.html

電影版劇情簡介: http://www.imdb.cn/title/tt0066065

美狄亞,或譯米蒂亞,是古往今來最著名的復仇女性,也是所有受背叛、嫉妒所苦的女性的守護神。爲了愛上一個外邦人傑森,她抛卻公主地位、竊走國寶金羊毛、殺死弟弟,甘願隨夫遠走他鄉、漂泊失所。然而她的勇敢愛情和偉大犧牲最終卻變成一則笑話:丈夫決定另娶柯林斯公主,換取穩定名位。美狄亞走投無路之下,展開恐怖報復:先是獻毒衣焚殺丈夫的新歡,繼而手刃兩個小孩,乘太陽神的華車遠颺,留下一無所有的負心丈夫。   從希臘悲劇到現代戲劇,這個故事被翻寫過無數回。巴索裏尼的版本抛開三一律(注)古典包袱,以一位來自遠古的情欲象徵──半人半馬怪爲敘事者,把來龍去脈從頭說起。他到土耳其和敘利亞取鏡,將場景拉回故事發生的高加索蠻荒世界,開場恍如人類學影片:一場驚心動魄、交糅恐怖與狂喜的原始儀式,美狄亞正是祭司,殺人獻祭的過程呼應了後來的血腥報復手腕。兩性戰爭被轉化爲美狄亞的史前泛靈世界與傑森的現代務實世界的對比,這對比也不無當代第三世界文化被西方物質文明侵蝕的影射。美狄亞嫁給傑森後,在理性世界中彷佛淪落得法力盡失。最後,在希臘悲劇中揚長而去的美狄亞,電影卻讓她消失在熊熊烈焰中──太陽神的華輦也被現實化了,直接關涉到美狄亞的熾烈性情。就像《定理》中的性瓦解了中産價值,《美狄亞》中的巫術神話力量也反撲了現代文明。   別以爲你看錯了:飾演這位剛烈女性的,的確是歌劇女神瑪麗亞卡拉絲。雖然她在片中從未開口歌唱,但那雙引人著魔的眼睛仍然噴出了烈火。

名畫中的 Medea


attachments/200706/9680094685.jpgattachments/200706/7534714308.jpg


attachments/200706/1906184725.jpgattachments/200706/4795400573.jpg


(注 )三一律

亞里斯多德將古希臘戲劇的特點歸納於三一律,即時間的一致,地點的一致和表演的一致。古希臘戲劇的情節通常只發生在一天之內,地點也不變換。在情節上也往往只有一條主線,不允許其他支線情節存在。亞裡斯多德的提出「三一律」理論的初衷在於描述一種客觀的形式,而非規定一種理想狀態。並非所有的古希臘戲劇都遵循刻板的「三一律」,但這一理論適用於絕大多數情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